(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五彩缤纷中的一抹绚丽;也有人说,它是燃烧心中稚嫩的那团火焰。而他们却说……
4月24日至28日,跟随“让青春之花绽放”高端媒体看保定采访团来到新疆,期间的两场座谈会令人印象深刻。一场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一场在乌鲁木齐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会议室。一个是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讲述支教故事,一个是华北电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介绍在新疆的工作生活情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大家却聊着同一个话题:青春何谓、青春何为?
荀轶娜,43岁,保定学院英语系毕业生,2003年到且末支教。座谈会上,她说,像今天这样的“相聚”已经不是第一次,每次都会想起自己澎湃的青春。20年前,她刚刚毕业,朝气蓬勃来到且末。20年后,她已成为妻子、母亲。20年来,她教书育人感觉很幸福,这幸福感源于她的学生。“看着他们一个个学业有成地走出大漠,心中满满的自豪感。”她说,20年前,听从内心的选择来到且末,20年后乃至将来,她依然会坚守这份选择,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边疆教育贡献力量。
孙彤彤,一名“90”后,曾就读保定学院历史专业。2017年,23岁的她,在师哥师姐们“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来到且末支教。座谈时,她讲起自己的经历。一次,一位班主任对她说:“孩子们特别喜欢听你的历史课,觉得你很专业,有意思,都喜欢你,但不好意思跟你说。”很快,孙彤彤所带的三个班的学生,在年级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学生们的进步让年纪轻轻的她第一次感觉到了奋斗的意义。一学年结束,由于工作需要,她被安排到新的初一年级。后来又时隔两年,当孙彤彤走进高一年级的教室,发现班里大部分学生是她到且末后教过的第一批学生。再次相聚,同学们用“响彻云霄”的欢呼声和掌声表达对这位老朋友、新班主任的喜爱。6年来,孙彤彤在自己用青春选择的地方成长,同时也收获了爱情,扎下根。
“充实的工作总让人感觉如白驹过隙,但走过的每个白昼与黑夜,记录下的不仅仅是电力人的辛勤与汗水,还有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与担当。”诗一般的开场白,让大家记住了这位华北电力大学优秀毕业生夏治。
在乌鲁木齐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会议室里,夏治坐在后排,不显眼,却语出惊人。他是湖北黄冈人,2014年大学毕业,来到新疆,走进国网。或许是科班出身、又从事这行,他对电力有种特殊的感情。他说,刚到新疆时,自己就是一名青涩的学生。后来,从大漠到天山,从戈壁到绿洲,走过输变电现场,经过岗位磨炼,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名“敢接烫手山芋”的班长。他说,既然选择了奋斗,就要坚定地走下去,这样才不负青春、不枉来过。
青春,是什么?于他们而言,青春是热爱、是责任,是一种能感知生命存在的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