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中国人群超重和肥胖数据新鲜出炉!您属于超重和肥胖“重灾区”吗?需要提防哪些并发症呢?速查您的健康榜单
8月17日,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母义明教授团队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的报告。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关于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报告,绘制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
(相关资料图)
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BMI 24~28 kg/m2)人群占34.8%,肥胖(BMI≥28 kg/m2)人群占14.1%。
地区差异: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
该研究纳入了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9个美年健康体检中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北方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南方;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山东和河北的超重率名列前三,分别为37.1%、37.1%和36.6%。
我国各地区人群超重比例(点击可查看大图)
我国各地区人群肥胖比例(点击可查看大图)
性别差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在总体人群中,BMI近似呈正态分布,BMI在23.5~24.5 kg/m2之间最常见。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34.8%;肥胖人群占14.1%。
我国人群不同年龄阶段的超重(A)和肥胖(B)患病率
总体而言,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男性中超重的比例为41.1%;而女性为27.7%,男性中肥胖的比例为18.2%;而女性为9.4%。
年龄差异:男性患病率峰值年龄早于女性
此外,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中青年阶段患病率增加;而女性迈入老年后患病率升高。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54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在65~69岁达到峰值。男性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在70~74岁达到峰值。
81.8%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脂肪肝最常见
在总体人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依次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
在正常体重人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前期(按ADA标准:23.0%)、血脂异常(16.9%)、颈动脉斑块(14.3%)和脂肪肝(13.3%)。
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肝(49.0%和81.8%)、糖尿病前期(30.7%和36.9%)、血脂异常(31.3%和42.4%)、高血压(20.7%和36.9%)。
很明显,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患者并发症的患病率更高(趋势P<0.001)。
正常、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并发症患病率
在总体人群中,40.3%的受试者未报告并发症;29.6%存在1种并发症;17.7%存在2种并发症;9.1%存在3种并发症;2.7%存在4种并发症;0.5%有5~8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脂肪肝、慢性肾病、胆结石、颈动脉斑块。
正常、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并发症数量
数据显示,高BMI者往往有更多的并发症。BMI正常的受试者中超过一半(58.3%)没有并发症;而超重患者中29.3%没有并发症;肥胖患者中仅10.9%没有并发症。
小结:国家整体层面的管理很有必要
该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在中国成年人中非常普遍,且在地区、性别和年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超重和肥胖与其他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升高有关,这强调了在国家整体层面进行体重管理干预的必要性,既要解决体重过重的问题,也要综合管理相关并发症。
关于减脂瘦身的几个问题:
1.如用肉等其他食物代替主食,是否影响身体健康?
只吃肉会不会变瘦呢?的确会的。前提是你根本不吃任何含碳水化合物的东西,除了传统主食和面包之外,还包括各种甜食蛋糕点心,包括膨化食品和水果干,包括土豆和红薯,包括各种水果......甚至牛奶都不能多喝,因为其中含有乳糖。这样会很快地减重,但问题是,一旦恢复正常饮食,马上就会飞快反弹。除非你像明星那样下定决心一辈子过这种悲惨的生活,否则还是不要反复折腾自己。专家早就警告,体重上上下下地反复,会严重促进衰老,损害体质,比一直胖着还要糟糕。
主食指的是富含淀粉的谷薯类食物,谷类如大米、小米、玉米、面粉等;薯类如红薯、土豆、山药、莲藕、芋头等。主食的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人体每天所需的热量60%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主食摄入不足,缺乏热量来源,无法满足全身代谢所需,机体必然要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脂肪分解会产生酮体,易导致“饥饿性酮症”;蛋白质分解会引起消瘦、乏力、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感染。主食吃得过少,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不吃主食,而是主食的粗细搭配、均衡摄入、适量摄入。
2.不吃饭单纯锻炼就会“越练越瘦”?
这是运动减肥过程中最无知的谣言。没有能量的摄入,哪有力气去锻炼?
3.碳水完全不能碰?
这绝对是一个伪命题,碳水几乎所有的来源都是主食,不吃主食危害极大,而碳水并不是一种“有害营养素”。从营养上来说,这种饮食也是营养不平衡的,而且长期持续下去,可能带来多种方面的健康损害。人的胃肠总是要用某些成分来填充的,如果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过低,那么人们所吃进去的都是什么呢?如果以鱼肉蛋类替代主食来充饥,势必是高蛋白高脂肪膳食,而这样的膳食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低血压、疲乏、心律失常、酮症、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肾结石和肾功能紊乱等问题。同时,长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将会抑制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最终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那些爱美的女士,在不吃主食一段时间之后,她们的皮肤都变差了,原来细腻光洁的肤质不复存在,变得质粗、松弛而黯淡。梳头的时候发现,头发脱落越来越多,原来柔顺美丽的头发变得干枯或油腻。因为碳水化合物过低会发生“酮症”,呼气都有股烂苹果味道。那些只吃蔬菜水果的女性中,有部分人因为蛋白质营养不良、铁供应不足而导致贫血、闭经、卵巢萎缩,甚至患上浮肿病。减肥应该是从总体上减少能量摄入,并不是控制某一种营养素。
4.减脂和增肌在饮食上是否有不同的要求?
首先,我需要大家搞清楚概念。减脂 = 身体脂肪含量的减少(体重可能不变),“增肌”,指的就是身体肌肉比例的增加。“增肌”和“减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冲突的,我们很难光增肌不增脂肪,也很难达到只减脂肪不减肌肉。所以需要通过调整运动和饮食,尽量减少肌肉的流失和增多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脂增肌”的运动效果,让自己离紧致身材更近一步。
对于减脂增肌人群,饮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调整:
1. 饮食结构:主要指的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在日常饮食里的能量摄取比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8-60岁的成年人膳食的宏量营养素的热量摄取占每日总热量摄入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
对于以减脂增肌为目标的健身人群,可以在这个参考比例范围内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比例和相应减少脂肪的摄入比例 。
例如把脂肪比例控制在20-25%,蛋白质保持在15%,从而来打造一个膳食均衡且能量充足、适合长期坚持的饮食结构。
2. 食物选择:指食物的多样性和烹饪方式,可以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3.运动进食时间:在运动前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里进食可以进一步帮助提高健身能力和成效。但具体的时间范围、吃的内容以及量是因人和情况而异的。运动前吃东西是为了避免运动中有饥饿的情况和保证运动效果。运动后吃东西则是为了帮助身体迅速恢复和帮助提升运动能力。因此,如果你一般运动前不饿或不习惯吃东西,并运动过程中和之后也无不适反应的话,运动前后的加餐也是可省略的。如果你运动前要吃东西的话,建议至少提前30分钟吃,来给肠胃足够消耗的时间。对于运动后的饮食来讲,有研究表明运动后2小时内进食会更好地有助于肌肉恢复。适合运动前吃的食物有哪些?运动前吃什么要取决于吃饭到运动的间隔时间。总的来说,越接近运动时间,食物选择就要以非精致加工的碳水化合物为主 (例如吃新鲜水果而不是果汁);而距离运动时间越远,食物选择就应适当加入蛋白质和脂肪来均衡营养。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编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