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一辆电动车的尴尬:充电难 “飞线充电”不是个例

2023-08-17 04:02:05 来源:大庆晚报

原标题:“飞线”已是普遍现象,充电难还“无解”

一辆电动车的尴尬

核心提示:“飞线充电”这个词好像专门为电动车而生,一根电线从空中“飞”下,一头连着家里的电源,一头接着楼下电动车,这种给电动车充电的情景在我市挺常见。


【资料图】

“飞线充电”危险,众所周知。全国各地由此引发的火灾甚至危及生命的事故不少。市民说,如此充电,实为无奈之举。

电动车的车主反映,电动车省油,费用低一些,使用者也不少,是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代步工具,前不久,我市还给电动车挂车牌、出台相关行驶规章,管理上越来越完善,但是,对于电动车充电仍无相关法规,让车主陷入“尴尬”境地。

车主的无奈

明知危险却没有选择

8月6日下午,赵先生给物业公司打电话,咨询小区里能否申请安装电动车充电设备。

这已经是赵先生第N次咨询此事了,他当天得到的答复是现在还办不了,何时能办还不好说。

“小区里没有充电设备,电动车扛上楼也不太现实,除了从家里扯线充电,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人们都明白扯线到楼下给电动车充电不安全,相关部门也不允许。可是,如果不这么充电,总得给车主一个选择吧?或者在小区设立充电设备,或者有其他办法。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电动车是不少人的主要代步工具,又给挂牌,上路行驶也有相关规定,这就说明电动车是允许在我们这座城市生存的,但是,它的‘吃喝’还是解决不了。”赵先生表示。

去年,赵先生的爱人买了辆新电动车,主要用来上下班代步。

起初,赵先生也考虑过充电问题,跟物业打听过,但迟迟得不到明确回复,看邻居都是从家里扯线充电,他也只好效仿了。

前段时间,物业和几个部门在小区里巡查,几个邻居家的充电设备都被没收走了。

赵先生下班听说后,就再次咨询小区里能否申请安装充电设备的事儿,可问过几次,物业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毕竟“飞线充电”不是一两个小区的问题,而是目前较普遍的现象。

“没发生火灾、没伤人,还能称之为隐患。等一旦事故发生了,再追究责任,不就晚了吗?”赵先生表示。

忧心的现实

“飞线充电”不是个例

近日,记者对“飞线充电”一事到多个小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这样的情景确实比较常见。

在惠民苑小区,记者看到,多处居民楼外有从空中“飞”下来的电线,有的还交织在一起;有的从顶楼一路垂到一楼,有的“翻山越岭”绕了很长的路到一楼给车充电;有的一楼阳台窗户护栏上系着多根颜色不同的电线……

由于夏天多雨,个别车主担心插排进水,还给插排或插头接上“遮雨罩”,用塑料瓶来遮雨。塑料也是可燃物,如果电线发生短路或者漏电,这个“遮雨罩”就可能是助“燃”物了。

8月10日,大庆晚报以《窗外飞线这团“乱麻”如何理?》为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

记者走访中,在龙铁小区也见到了这种情况,悬在一楼居民家窗户护栏下的电线插排被装在被剪开的半个塑料桶里,电线与瓶口相接的位置,用塑料袋及胶带缠绕了很多层。

“这样防止进水,最近的雨天特别多,插排里要是进了雨水不是闹着玩的。”一位从单元门走出来的老人,看到记者在“研究”这些插排,对记者说。

惠民苑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飞线充电”在小区里肯定是不允许的,不安全,只要他们看到了,就会没收充电设备。当然,小区里没有公共充电设备也是事实,现在我市普遍如此,这不是一个物业公司能解决的问题,希望居民能配合并理解。

人们的建议

堵疏结合防患未“燃”

采访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飞线充电”的情况不是这一两年就有的,但至今各小区也没有安装公共充电设备,居民飞线充电的情况物业公司也都是心知肚明,虽然不允许用,可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不解决电动车的充电问题,就别想从‘根’上来制止‘飞线充电’的现象。”这名负责人说。

国家电网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我市有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个人来申请安装电动车充电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的花蔓溪谷小区里有电动车的充电桩,便特意来到该小区。

一进小区大门不远,记者见到了一排嫩绿色的专门为电动车充电的“充电桩”。

在它们身后,一个灰色身体、绿色“大脑袋”的设备上显示互联网充电等字样,记者扫码看到页面上有“附近电站”“我的卡券”两个选项。

在“大脑袋”设备旁边,有投币口。

在这里等了一会儿,记者也没见到来充电的电动车。

一位快递驿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远处那位正在收废品的老人,每天都在这里给自己的电动车充电。

说着,老人迎面走了过来。

这位老人告诉记者,花1元钱能充240分钟,现在,投币的那个充电桩好用,扫码的不好用。要是充两轮的那种摩托,1元钱就应该能充满,但他的这个电动车不行,电瓶太大。

“挺方便的,1元钱虽然充不满,但够用了。”这位老人说。

有数字显示,2022年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40%,而三线、四线以下城市,包括农村地区的居民出行主要依靠低速电动车。

住宅小区“飞线充电”安全隐患涉及多方面,主要还是充电设备缺失、不足、不便捷等因素导致。

有市民建议,希望以后开发商在建设住宅时,就规划好公共充电桩的区域,或者直接建好充电桩;如果是建成的老小区,也应该从便民的角度出发,划出区域,安装公共充电设备,让有使用需求的居民可以通过刷卡、投币、扫码等按照使用量付费。

有了公共、安全的充电设备,再去抓“飞线充电”,治理起来就会省力很多。

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淑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