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报道:优化法治化营商软环境 塑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2023-06-07 09:53:11 来源:保定日报

二十四条“三字诀”

慎查封、保全通、临时管、快执行、重拳治、护商誉、

促创新、保就业、塑品牌、净网络、有效破、强监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集中辖、巡回审、送服务、访必复、发建议、重调研、

封信息、修信用、稳金融、聚效能、拓职能、明特色。

一直以来,保定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8+4+7+N”系列法院场景,列入“132+N+N”项重点任务清单,为企业提供高效、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保定市打造京津冀营商环境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新动能。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要求,市法院通过开展主题观摩活动、组织律师代表进法院、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等形式,不断优化工作举措,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的八项司法措施,概括为二十四条“三字诀”,推动司法举措更加优化、服务质量更加升级。截至5月,全市法院依法审结民商事案件39557件,为全市22家重点企业量身定制了“一企一策”服务包;依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651件,化解知产纠纷339件;通过执行和解、“活封”“活扣”等执行方式,对172家企业暂缓采取强制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1.96亿余元,帮助89家企业纾难解困、恢复发展;开展集中执行行动,共执行306件涉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案件,扣划案款10213.3万元,充分保障经营主体正常经营。在二十四条“三字诀”贯彻落实过程中,全市法院出实招、求实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市法院进行汇总,形成了典型案例选编,得到了市委和省法院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保定安国市法院“某药业公司系列欠款纠纷执行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十大典型案例”。

“巡回审”——

巡回审判促发展 案结事了获共赢

白沟商贸历史悠久,商贸氛围浓厚。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助力白沟新城打造集商贸会展、研发设计、品牌孵化、生产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近日,市法院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在白沟法庭成功化解6起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案件,并在现场进行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

6起案件为同一当事人的系列案件,原被告均为白沟本地商户,并且都在白沟某箱包交易中心设摊位销售箱包,被告销售的箱包中有6款原告已经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权。因白沟中小企业众多,箱包特色产业发达,审判团队决定到当地进行巡回审判,不但可以减轻当事人的奔波劳累,更可以借此机会对当地箱包生产企业进行法治宣传,从源头上减少侵权纠纷的发生。

在巡回审判中,主办法官针对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耳熟能详的箱包品牌侵权案例,让被告从不接受原告的“无理取闹”,逐渐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表示愿意销毁侵权产品并赔偿原告的损失。但面临百万元的高额赔偿,被告表示实在没有能力支付。主办法官将工作重点转向原告,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强调知识产权以保护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逐渐降低了原告的期望值。功夫不负有心人,法理与情理的碰撞终于撬动了原被告之间的心理对抗,被告诚恳地向原告表示了款意,原告也主动降低了赔偿数额。最终,被告当场销毁了侵权产品,并对原告进行了赔偿,在原告递交撤诉申请后不到半小时,双方便签收了现场制作的法律文书。

案件履行完毕后,审判团队和白沟法庭干警借助庭审的示范引领效应,迅速在现场搭建起知识产权法宣讲咨询台,通过发放知产保护手册、指导销售合同签订、讲解商标专利的申请等方式,为当地的箱包企业和个体商户带来了丰盛的“知产大餐”。“原来做箱包也有专利,这次听法官开庭真是太长见识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手艺人无不感慨地说。

市法院充分发挥知产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白沟新城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为加强箱包侵权案件诉源治理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尝试,发挥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社会效果,营造了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稳金融”——

集中办理智能审 司法服务再提速

2023年2月2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由保定莲池区法院设立专门审理金融案件的机构,集中管辖保定市六区范围内应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审金融民商事案件。

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法庭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金融机构司法需求及存在的困境。针对金融机构反馈的因信用卡逾期导致大量呆坏账风险,金融法庭通过专项调研,对信用卡纠纷类案件的特点和风险点进行梳理,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2022年12月,金融法庭集中受理某银行保定分行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系列案件1684件,涉及标的额近1亿元。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通过审查案件,法院认为,在这一系列案件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合法,信用卡透支款未偿事实与金额明确具体,可进行集中立案、移送、排期、开庭、宣判,在同一时段内批量集约审理。对其中符合督促程序适用条件的案件,法官向双方说明支付令的性质、适用情形、以及利好效用,并告知银行可以通过申请支付令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共集中审理信用卡纠纷案件55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7件,发出1622件支付令,为银行追回信贷资金近2000万元,降低诉讼成本近200余万元。

自金融法庭成立以来,围绕构建“4+N”工作体系,树立了多元化、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四个金融服务理念,协助市域银行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畅通诉服立案,力争全部实现线上沟通、线上流转,针对立审执全流程提速、金融案件批量审判、支付令速执,加速推进银行卡类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等工作,为辖区经济发展环境与金融秩序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府院联”——

府院联动治“烂尾” 疮痍楼盘焕生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保定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聚焦服务企业发展、涉企案件协调、企业风险防范等方面,不断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联系,将多渠道、多层次的府院联动模式贯穿于优化法治化环境工作的始终。

某房地产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造成烂尾,致使购房者、投资者利益受损,从而引发大量信访问题。保定竞秀区法院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在区委领导下,由政府主导风险管控与事务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程序,整合各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在经过充分评估后,由债权人申请开发公司破产重整。竞秀区法院受理此案后,依法指定由副区长兼任组长的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以提高重整成功率,增强各方利益群体对通过破产程序解决债务问题及化解危机的信心。在破产管理人与竞秀区法院的共同努力下,于今年3月27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会上以76.58%的比例表决通过《债务人财产管理方案》,该烂尾停工楼盘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通过府院联动的方式,积极参与“烂尾楼”整治,对存在暂时经济困难且有拯救价值的企业,依法导入重整程序。通过司法确认,彻底消除了续建投资人的心理障碍,使“烂尾”工程涅槃重生,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购房群体、回迁群众情绪稳定。该案为解决楼盘烂尾难题的有效探索,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促创新”——

知识产权需保护 假冒伪劣严打击

商标是现代社会商业价值的集大成者,往往代表着商品相应的质量和口碑,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会给权利人造成巨大损失。一直以来,保定法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盗版、侵犯专利、假冒商标等知识产权犯罪,全面保护企业创新发展,为保定市营造了开放透明、稳定预期、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2022年7月,保定清苑区法院受理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原告为两家知名体育运动品牌企业,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部分款式运动鞋畅销国内外,其品牌标识积累了较高的商业信誉。被告人李某在未经上述两家企业授权许可的前提下,冒用两家企业商标鞋的版式、标识、外包装等进行生产、销售,非法经营数额达370余万元,试图通过“傍名牌”的方式获取非法利益。在现场,查扣假冒运动鞋13340双,其仿造的商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服务,均无法达到正版产品的严格要求,对不知情的消费者而言,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损害,也对原告两家企业的信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此类案件如果不及时依法处置,无论是对品牌创新还是市场环境均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清苑区法院通过综合对比询问笔录、微信聊天记录、审计报告等证据,详细梳理了被告人李某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全部犯罪事实,同时针对假冒生产运动鞋的数量、价格、下游鞋业经营者等量刑情节进行了反复核对,最终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被告人李某上诉后,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该案的成功审结,不仅使企业及时止损,品牌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对其他企图通过假冒商标非法牟利的不法分子起到了震慑警示作用。

“送服务”——

搭建法企连心桥 司法服务零距离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发展需求,保定法院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理念,积极搭建法企沟通桥梁,在招商企业聚集的经济开发区设立法官工作站,组建多元解纷团队,将法院司法职能与网格化司法治理有机结合,依托网上调解平台和线下驻点加预约的方式,致力于为全市企业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宣传、巡回审理等一站式精准服务,充当助企前哨站、连心桥。

某机械公司与被告某集团阜平分公司共签订三份《水泵材料购销合同》,约定由机械公司向该集团销售排污泵、控制柜、电源柜等货物,合同总金额近60万元。因货款给付问题双方发生争执,原告持合同及诉状到保定阜平县法院法官工作站寻求帮助。驻站法官接到诉状后,发现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付款附加条件,即以案外发包方向该集团付款比例作为本案给付比例,俗称“背靠背”条款。如严格按协议约定,该“背靠背”条款在双方合法、自愿前提下应属有效,如该集团能够证明其不间断地向案外发包方积极主张债权,机械公司尚不具备货款索要条件。但机械公司作为一家小微企业,诉讼能力弱,遇有垫资周期长、资金回拢不及时情形时,极易面临濒危风险。法官了解案情后,立即向诉服调解中心反馈,后经查询,得知该集团近一年内在阜平县法院有70多起同类型案件,多因签有“背靠背”条款无法裁判支持分包商诉求,形成循环欠账,适宜调解解决。法官工作站收到研判意见后,立即组织驻站法官、企业包联法官、工商联工作人员及开发区民调员、当地企业家代表分头对该案展开上门调解,从双方企业实际困难、诉讼成本、信用耗损等多维度切入调解,以类案为例释法明理,最终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分期给付的调解协议。

在送达调解书的同时,法官工作站联合包联法官重点就涉诉“背靠背”条款效力认定、风险负担、司法规则等方面对两家企业进行了讲解,并提出针对性法律意见、建议,为企业签约问题“精准号脉”。随后通过查阅、询问、座谈的方式对两家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经营模式及签约特点、诉讼能力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评估,征集企业法律需求,建立特色服务档案,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回访中,机械公司特别提出,因该公司员工学历普遍较低,希望法院能通过授课的方式,多为职工进行劳动知识培训。

企之所需,法之所向。因需施策,精准服务是园区法官工作站的工作要旨。该站自4月18日设立以来,帮助企业指导签约、排除隐患15起,开展大型法治宣传3次,发放“助企100问”宣传册等600余册,就地多元化解涉企纠纷4起,已为37家典型规模企业建立了特色服务档案,得到了园区企业的一致信赖与赞赏。

“临时管”——

注资回血促发展 司法助企渡难关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是区域形象的“金名片”。保定法院围绕保定市“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司法服务向企业延伸,着力解决堵点、难点、痛点,助力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强后劲,为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法院力量。

博野县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业从事五金建材、木制品、木质家具生产,产品主要销往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市场,是博野县经营了二十来年有口皆碑的“老企业”。近两年来,受出口订单减少、国际货运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资金链断裂,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市场信用严重下降,仅在保定博野县法院就涉诉47件。受理案件后,办案法官多次走访企业,向工人了解情况,发现虽然该企业目前账户并没有流动资金,但厂房设备良好、客户稳定、工人技术成熟,产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即使现在资金链一时断裂,但订单依然不断。若企业能够及时恢复生产,进行“回血再生”,不仅能维护债权人的正当权益,也能更好地维护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经过研究,博野县法院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沟通汇报,并决定采取“蓄水养鱼”方式来制定方案解决纠纷。

企业要“回血”,就要有新的资金注入,就要维持企业信用。经过法院和当地党委的分析利弊,债权人对法院的“回血”方案表示理解,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基础上,办案法官对企业基本账户和发放工资的专项资金账户予以解封,对机器设备采取活封、活冻,同时由政府主导、法院协助引入外地企业注资500余万元,外聘财务人员进驻企业监督资金运转,法院工作人员定期对企业进行回访。通过给企业注资回血,员工回到企业、机器再次轰鸣,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2022年该企业年度生产量为200余吨,2023年第一季度产量已超300吨,在保障200余名工人工资和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可以基本保障20%左右的收益,用于按比例对债权人进行有序偿还,企业基本回到了正常运转轨道。“今年经济形势大好,法院和政府给我们这么大的支持,我们要抓住结汇,恢复生机,将债务早日还清!”谈到未来发展,该公司负责人充满信心。

“有效破”——

破产清算转和解 助力企业焕新生

近年来,保定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凝聚合力为全市企业纾困解难,以满足企业生存发展为切入口,克服破产宣告和破产分配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在提升债务清偿率的同时使濒危企业重获重生,取得了“利益平衡,和谐共赢”的良好社会效果。

4月25日,保定涿州市法院裁定认可河北某科技公司和解协议,破产程序依法终结,这是涿州市法院审结的首例破产和解案件。

河北某科技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小微企业。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过去三年经营困难,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被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生效后,经涿州法院查询,河北某科技公司无可供执行财产,债权人遂申请对河北某科技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案件审查受理后,涿州市法院破产审判团队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多次走访河北某科技公司调查经营发展状况,认为该公司正逐步恢复经营,具有挽救的价值。同时发现,该公司现有资产较为明晰,申报债权人数量少,债权结构简单,符合破产和解基本要件。考虑到破产程序耗时长、程序繁琐,为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最大化,兼顾拯救濒危企业,涿州市法院随即调整工作思路,多次与债权人释法析理促成和解共识,并积极协调管理人最大限度降低管理人报酬以节约破产成本。在法院的组织下,申报债权人与债务人经数轮协商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草案,并于4月25日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涿州市法院依申请人请求对和解协议裁定予以认可,并终结破产程序。

“修信用”——

按下信用修复键 重塑企业新名片

“崇信重义、尚和争先、开放包容、创新实干”。在新时代保定精神的指引下,全市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最大限度为涉诉企业消除信用障碍,用司法的力度和温度,营造和谐诚信的社会氛围。

近日,蠡县法院探索运用“修信用”的机制方法,顺利完成对河北某橡胶公司的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释放内生动力,促进企业造血再生。

河北某橡胶公司曾以原告身份提起过多起诉讼,其主张的合法债权均得到法院的支持。但该公司在官司胜诉后,又被新的麻烦所困扰。因在“天眼查”留有多条企业涉诉信息,其招标资格受到限制,无法承接新的工程项目,公司恢复经营面临新的壁垒,生产销售再次陷入困境。蠡县法院了解情况后,对该公司涉案情况进行了严格审查,经查询,该公司信用一直良好,符合信用修复条件,当目便和“天眼查”平台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消除涉诉记录的流程,迅速组织干警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向“天眼查”平台发出“公函”,要求其消除该公司的涉诉信息。“天眼查”接到法院的公函后,当天便消除了企业在“天眼查”平台的涉诉信息,让涉诉企业顺利投标新的工程项目,为后续的生产经营扫清了障碍。

对于涉诉企业来说,信用修复机制能够减少信用惩戒对其正常经营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对其主动履行法律义务也起到了正向激励和示范作用,保定法院的“修信用”机制,实现了助推企业快速发展,为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以司法服务之“效”,促营商环境之“优”,市法院为保障市域营商环境构建了一套部署有章法、落实可推广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定机制”。让市场更活、经济更稳、发展更强,为助力保定市构建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富有活动的投资热土,保定法院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