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报记者 宋文雅
“大夫,这是我家自己炖的鱼,特新鲜,拿来给你尝尝,可别嫌弃。”近日,在徐水区东张丰村“冀水堂”诊所,一位上了年纪腿脚略显不便的患者堵在大夫张立面前,手里端着一盘鱼,急着让张立收下。“心意我都收到了,下次可不要再带东西了。”张立耐心地劝着。像这样温暖的一幕,在这家小诊所时常发生,患者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向大夫表达着自己的感谢。张立,用医者仁心扎根乡村卫生事业。
(相关资料图)
扎根基层,1元钱问诊费温暖困难患者
今年36岁的张立,毕业于一家中医药学校,毕业之后有过在药店、市县级医院工作的经历。他曾经在药房收拾店内纸箱杂物时,误将老板的手机当成废品卖给了一位拾荒的大娘。这位大娘发现后主动送回药房,张立深受感动。直到他创办的诊所名声大噪,这位曾经给予他温暖的拾荒大娘慕名找他来看病,张立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曾经的“恩人”。
原来家住徐水城东的大娘患有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听别人说城西有家诊所不仅技术好,而且药价低,当天凌晨3时大娘就出发,骑着三轮车整整一个半小时才来到了诊所。张立认出大娘后想要免费为她看病,大娘却说什么也不同意,无奈之下张立收了大娘1元钱诊费。“大娘家里不宽裕,更何况她还帮助过我,这看病钱我不能收。但是大娘很要强,所以我只收了1元钱。”张立回忆说。
坚持诊疗了4个月,每次只收1块钱,拾荒大娘身体恢复了健康。1元诊费也成了诊所的一个特殊规矩,从拾荒大娘延伸至困难群众,多年来,张立为家庭困难的患者免费送医送药,免去医药费累计3万余元。
“其实1元钱诊费这事也没什么好讲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是一位医生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它能让医生更有人情味。能帮助病人解决病痛,才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提及此事,淡然的张立不愿意更多表达。
“医”心无悔,用技术守护健康
刚刚讲述完,张立转身又去给另一位患者把脉问诊。张立回到家乡扎根乡村医疗已经十余载,从未后悔过放弃了在市县级医院工作的机会。每天来他诊所的患者络绎不绝,甚至不乏北京、保定、天津的,无奈之下,张立只能每天限号60位,这在当地成了稀罕事。他创办的诊所在网上也有很好的口碑。
记者当天来到诊所时,来自满城区的三名女士早晨6时许就已经早早来到诊所排队领号。“我心脏不太舒服,这两年没少跑医院,特别烦躁。来张大夫这里调理了几次了,症状有了缓解,现在心情也好了。来看病的人特别多,想看病得提前挂号。”其中一名张女士介绍说。
诊所的“火爆”,与张立的爱学习思考离不开。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上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繁忙的工作之余,张立愿意看书,每天坚持看一个小时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干一行就得爱一行,病人来找我看病是对我的信任,我希望用过硬技术服务百姓,成为大家有力的‘医’靠,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张立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