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一早,莲池区东马池村村民李蒲趁着没上班,先到新房看了一眼装修进度。在他心里,这套房子有着不同的意义。
十几天前,他和全村1174户乡亲一起领了钥匙,“喜提”新居。也是在那一天,他的另一件喜事也如期而至——登记结婚。“住新房,娶新娘,一天敲定两件人生大事。”李蒲眼角眉梢挂满笑,“这绝对是双喜临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过去的东马池村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非城非乡、农居混杂,难有“看相”。如今变身楼宇开阔、环境优雅的“锦池佳苑”“鑫池佳苑”小区,是曾经的李蒲想也不敢想的事儿,“房子定了,家也定了,心里特踏实。”
对于即将搬入莲池区蔡庄村回迁小区“永泰家园”的李瑞一家而言,搬新家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条件,更解决了压在她心底许久的一桩大事——孩子入学。
“儿子6岁了,明年上小学。”李瑞说,之前,村里的孩子大多在村东头蔡庄小学读书,虽说离家近,可总觉得各方面条件都与“城里”学校差距不小。为这,她没少发愁。
现在,新建的前卫路小学百楼分校就在家门口,红白相间的教学楼格外气派,师资力量也让家长放心。“明年9月,孩子正好读一年级,啥都不耽误!”李瑞满眼欣喜。
交付的新房,承载着群众的幸福期许。李蒲、李瑞两家人迎来的新生活,是全市3万余户城改家庭“圆梦”的真实写照,也是市委、市政府与人民群众“真心换真心”的生动实践。
回首2020年8月,保定聚焦发展与民生,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更新,主城区80个城中村村民的梦想就这样一步步照进现实。
“政府主导、央企投资”,市、区两级政府把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上,坚持政策宣传不跑偏、执行不走样,补偿安置“一把尺子量到底”。
各级党政班子、38个单位部门、2000余名基层干部“钉”在一线,讲政策、做工作,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为适龄儿童落实就学问题,为适龄劳动力提供就业扶持……把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家事,一件一件办到群众的心坎儿里。
所有这些,带给村民更多信心与希望,换回来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又成为推进工作的最硬底气。
一户不剩、一事不留、一天不拖。5天时间,竞秀区二台村成为全市第一个签约百分百的村;莲池区短短数月完成15个村的整村签约腾退;停滞12年之久的府河片区仅用1个月签约清零收官……
“2020年11月12日,我们村启动签约,大家特积极,早早就排上队。”李蒲清楚记得,只七八天时间,全村全部搬清。
一天天,多少感动、担当与瞬间被铭记。城市里,一处处曾经“隐秘的角落”成为孕育新希望的开阔地。
起笔雄安标准,落笔时代标杆,“人民至上”被镌刻在每一处细节中。
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规划、最好的施工队伍用于安置区,把最好的房子、最好的配套、最好的环境交给人民群众。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一流设计团队,从雄安走向保定,积极输出雄安美好街区的设计经验。建设者们极尽丝丝入扣的用心态度,坚守人民至上的良心情怀,秉承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倾力打造示范工程、样板工程、民心工程。
“时间紧、任务重,一开始就是一场攻坚战。”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公司城改项目经理周佳奇从未休过节假日,“我们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几十个安置区项目现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葛洲坝、中国电建等央企,一砖一瓦间,将美丽蓝图变为理想家园。
从2021年3月20日开工建设,历经589个日日夜夜,一期11个安置区152栋楼顺利交付,万余名群众欢喜回“家”。
李蒲的新房里,无论墙砖地砖、厨卫洁具还是门窗构件等,都是国内一线品牌,“拿它做婚房,即便装修,我也无需大动。”
“我家同层3套房,儿女都住在身边。”站在洒满阳光的飘窗前,同村的李喜爱笑着念叨,“听说小区里还有幼儿园、健身活动场所等好多配套,可方便了。我们做梦想住的好房子、好社区,变成了现实。”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收获的季节,一期安置区落成,城改工作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如期兑现;周边大路宽阔、公园成串,便民生活圈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交新”担使命,“交心”寄真情。在这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城改之路上,人民群众安居梦圆的笑脸,是最动人的城市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