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保定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生效实施。这是我省第一部规范接诉即办工作的地方条例,为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供法治保障。
该条例所称接诉即办,是指保定市对群众通过热线提出的合法、正当诉求,由承办单位给予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和主动治理的为民服务机制。其中的热线是由12345电话及配套网站、APP等多渠道共同组成的为民服务平台。
(资料图)
“条例从立项到实施历时一年,制定过程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部听民意、集民智的‘为民服务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文阁介绍,条例共6章43条,围绕诉求受理与办理、数据应用与治理两大主线,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对热线“接、派、办、督、考、评”全流程进行规范和完善。
代梦是市12345热线审核组组长,她的工作是将接到的群众诉求派单给承办单位。“立法后,办理工作变成了执法行为,更加有法可依。”代梦介绍,对权责不明、职责交叉等疑难事项,条例第17条规定,由热线工作机构按照属地管理、行业主管原则明确承办单位,必要时组织法律顾问等参与论证。
“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带动一类治理。”市12345热线相关负责人王铁铸举例,热线针对群众紧急就医求助,与卫健等部门高效联动,为群众及时解难。此类紧急诉求,也成为条例相关机制入法的重要参考。此次条例第19条,就根据诉求轻重缓急程度和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2小时、24小时、3个工作日和5个工作日的四级处置模式。
保定市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实施近两年来,在基层治理探索创新方面形成系列“保定经验”,并入选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政务热线数智化发展报告(2022)》。王铁铸认为,条例实施更深层次意义,是将“首接负责”“每月一题”“未诉先办”“主动治理”等保定市改革实践中的成熟机制总结固化,在操作层面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记者手记
热线的背后,是群众“急难愁盼”。
新规的出台,关乎更多百姓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保定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实施,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举措。
此次条例的出台,得益于诉求渠道的畅通,更得益于党委政府坚持人民至上。这种责任心和务实精神,让政务热线不仅成为服务群众的“哨声源”,也成为了政府决策施政的“信息港”。
为群众办实事,就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