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定晚报讯(记者王金堂)今年全市共编制实施农业产业发展类衔接项目880个,涉及资金13.5亿元。22个县(市、区)帮扶产品销售总额达13.38亿元,有效助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群众增收……10月9日,保定市召开“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新闻发布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通过集中排查农户248.1万户,全市没有发生一人一户返贫致贫。
据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按照省委对保定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打造两个新样板”要求,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防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市县两级防贫中心、部门防贫专班和248个乡镇防贫工作站全部到位,4.2万名网格员包联248万户农户,四级联动的防贫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畅通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种监测渠道,对潜在风险实行全方位扫描,防止“漏报”“漏查”。坚持“早(早发现)、宽(放宽纳入标准)、简(简化纳入程序)、实(抓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四强化一提升”专项行动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全市共排查农户248.1万户,没有出现一人一户返贫致贫。
“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全面巩固。建立完善动态监测排查机制,脱贫和监测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孩子零辍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坚持对农村危房“发现一户改造一户”,今年新排查发现的501户危房正在抓紧改造;重点关注季节性缺水、分散供水,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提升。通过系列促进增收措施,全市脱贫人口10个月(脱贫人口收入计算周期为上年10月1日至本年)测算人均纯收入9730元,预计全年能够实现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两个高于”目标。
产业推动效果明显。今年,全市共编制实施农业产业发展类衔接项目880个,涉及资金13.5亿元,占年度衔接资金总量的59.5%。通过扶持发展壮大食用菌、林果、特色养殖、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推广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等7种产业增收路径,深化“政府+驿站+龙头+基地+村级组织+农户”等帮扶模式,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部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建立县校合作。完善提升50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启动建设25家“博士农场”,带动全市乡村产业向高科技、高层次、集约化发展。
脱贫人口就业稳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一批、京津定向输出一批、帮扶车间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截至8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2.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8%。通过资产收益、光伏收益等设置公益岗位3.6万个,助力脱贫劳动力、半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聚焦65个集中安置区,实现搬迁户“户户有产业”,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实现就业27862人,搬迁群众就学、就医等需求有保障。 国管局、审计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4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直接投入和协调落实帮扶资金5800多万元,购买或帮助销售被帮扶地区农产品价值530多万元。
区域结对帮扶机制更加完善。协调做好石家庄帮扶保定市际间区域帮扶工作,组织市域内东部9个非重点县(市、区)结对帮扶9个重点县,其余4个县(区)持续帮扶重点县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帮助就业1.3万人,消费帮扶直接采购和协调销售1100多万元,捐赠款物价值620万元。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9个重点县的1109个脱贫村和异地搬迁安置区驻村帮扶全覆盖。在非重点县的90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工作队驻村帮扶。上半年各级工作队共筹集各类帮扶资金9164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43个。全市22个县(市、区)帮扶产品销售总额达13.38亿元,有效助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群众增收。